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病分类越来越细,种类越来越多。据悉,《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GBZ 337-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因工作中的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心理问题,正式被纳入职业病范畴。
\n为了更精准、更有效地帮助更多受困扰的朋友,近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设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专病门诊”。到底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哪些人群需要引起重视并就诊呢?
\n您或身边的人若有这些困扰就要当心
\n脑海中反复闪现创伤画面或噩梦连连,挥之不去?
\n极力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地点、人、活动甚至话题?
\n变得易怒、紧张、难以入睡,一点风吹草动就惊跳?
\n感觉麻木、疏离,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
\n充满内疚、自责,或对未来感到绝望?
\n难以信任他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感到不安或困难重重?
\n情绪波动剧烈,常常感到难以控制的愤怒、羞耻或空虚?
\n对自我价值产生根深蒂固的怀疑,感觉“自己很糟糕”或“和别人不一样”?
\n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杨辉提醒,如果您或身边的人经历过以上困扰,这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其更复杂形式——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信号,不是“脆弱”,而是心灵在承受巨大压力后的反应。
\n创伤后应激障碍有4大核心症状
\n杨辉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可能在经历或目睹了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严重事故、自然灾害、暴力袭击、性侵害、亲密关系中的严重暴力/虐待、危及生命的疾病等后发展出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有4大核心症状:
\n1.“再体验”创伤:不受控制的、闯入性的痛苦记忆、闪回、噩梦。(PTSD&CPTSD共有)
\n2.“回避”相关刺激:极力避开能勾起回忆的人、事、物、地点、谈话、感受。(PTSD&CPTSD共有)
\n3.“认知与心境”的负面改变:持续的负性情绪(恐惧、愤怒、内疚、羞耻)、难以感受积极情绪、对重要活动兴趣减退、疏离他人、对未来悲观。(PTSD&CPTSD共有,但在CPTSD中常更深刻持久)
\n4.“警觉性/反应性”显著变化:易受惊吓、过度警觉、易怒或有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困难。(PTSD&CPTSD共有)
\n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更复杂
\n杨辉说,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通常指在长期、反复、难以逃脱的创伤性情境,如童年期长期被虐待或忽视、长期家庭暴力、长期被囚禁或酷虐对待、长期处于战乱或迫害环境等后发展出的障碍。它包含了PTSD的核心症状,但更复杂、更广泛。
\n1.严重的情绪调节问题:长期感到难以控制的强烈情绪(如暴怒、崩溃、长期空虚感)或情感麻木。
\n2.消极的自我概念:根深蒂固的羞耻感、内疚感、无价值感,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坏的”“无用的”。
\n3.显著的人际关系困难:难以建立或维持健康、信任的亲密关系,感到与他人疏离,或持续处于不健康的关系模式中。
\n这4类人群建议尽早就诊干预
\n1.经历单次或短期严重创伤事件后,出现典型PTSD症状超过1个月,且带来显著痛苦或功能损害者。
\n2.经历长期、反复、难以逃脱的创伤,尤其是童年期虐待忽视、长期家暴、长期迫害等后,出现上述PTSD核心症状并伴有情绪极端波动、严重自我否定、持久人际关系困难者,需考虑CPTSD可能。
\n3.虽未主动寻求帮助,但家人朋友观察到其有类似困扰者(鼓励陪伴就诊或提供支持信息)。
\n4.曾接受过治疗但效果不佳,希望寻求更专业、针对性的帮助者。
\n“创伤的经历或许无法抹去,但PTSD/CPTSD带来的痛苦可以被有效缓解,生活可以重新找回色彩。”杨辉表示,如果您或您关心的人正在经历类似困扰,请不要犹豫,尽早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专病门诊”寻求专业评估。早期干预往往能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n指导专家
\n(资讯)
\n(文/向娇)
\n原标题:创伤后应激障碍将被认定为职业病 若您有这些困扰尽早到专病门诊就医
\n启天配资-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配资公司行情-炒股指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