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一所普通的民办学校里,一位教师正在上课。这时,几个人突然闯入教室,注视了一眼讲课的老师后,便将他控制住并带走,直接送到了乡公所。几位工作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严密的审讯,开口便问道:“解放前,你是否曾在渣滓洞当过看守员?”
这名教师听到后,心中顿时凉了,面露紧张之色。他的反应被审讯人员注意到了。经过几番催促,教师低下头,终于承认:“我曾确实是渣滓洞的看守员。”紧接着他补充道:“但在那段时间,我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这位教师名叫黄茂才,回忆起自己担任渣滓洞看守员的岁月,特别是当江竹筠(江姐)入狱被害时,他情绪激动,坚决否认自己曾参与迫害江姐。然而,面对如此激烈的审问,黄茂才的辩解并未打消审讯人员的疑虑,他们坚信他就是“11·27大屠杀”的凶手之一,甚至参与了江姐的死亡。最终,他被判处死刑。
展开剩余82%尽管如此,黄茂才依然坚持自己的无辜,并在公审大会上再度坚称:“我从未参与过杀害江姐等人。”台下群众对特务的仇恨使得声音愈加激烈,纷纷呼喊着要立即执行死刑。在此时,黄茂才露出了苦笑。他清楚,这一天早晚会到来,虽然他曾以为自己会无动于衷,但如今的他却深感痛苦与绝望,甚至比在监狱中更加难忍。
然而,就在临刑时,他突然喊道:“我不是江姐的凶手,我甚至曾为她做过很多事情。”这一突如其来的表白引起了领导层的重视,认为此案件背后可能另有隐情。于是,黄茂才的死刑判决被改为无期徒刑,并在进一步调查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黄茂才凭借这句话,成功地逃过了死亡的厄运。
误入敌特,成为渣滓洞看守员
黄茂才1923年出生在四川荣县,家境贫寒,父母为农民,全家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父母希望他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因此供他上学,直到中学毕业后,由于经济原因他不得不辍学。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年代,他已经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因此找工作并不困难。黄茂才本来希望能当一名教师,过上平凡的生活,但身处乱世,生活并未给他太多选择。那时,国民党为了补充兵员,到处抓壮丁,大多数青年都被强行征召,失去了生命。
为了避免儿子被抓,黄茂才的父母找到了当地一位地主求助,谁知这位地主正是国民党特务,并且职务不小。于是,黄茂才被安排进了特务机关,从事杂务工作。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黄茂才因为书写能力出色,转为少尉文书,负责起草和整理文件。然而,由于他性格憨厚,处事不够圆滑,得罪了不少人,很快就被裁掉了。无奈之下,黄茂才开始在家里待着,直到他再次通过熟人介绍,来到了渣滓洞做看守员,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
黄茂才来到渣滓洞后,接受了“严格的培训”,他被告知,渣滓洞里的囚犯都是“罪大恶极”的坏人,必须严加看管。起初,他对犯人毫不宽容,甚至没有任何同情心。然而,时间久了,他逐渐发现,许多被关押的人并不像上级所说的那样凶狠暴虐。相反,他们有的文化素养很高,对待看守人员还颇为礼貌,这让他产生了疑问。
有一天,黄茂才在值班时,接待了一名年轻的女囚犯——曾紫霞,一位来自重庆医学院的学生。通过简单的交谈,黄茂才发现曾紫霞与自己同乡,心中顿时产生了同乡的亲切感。尽管她是囚犯,但他并未因此对她有丝毫敌意,反而多次主动与她交流。在这过程中,黄茂才对这些所谓的“敌人”产生了好感,他开始怀疑自己所听到的一切指责,觉得上级的说法可能并不完全正确。
江姐的出现与转折
黄茂才与曾紫霞的接触使得他逐渐对渣滓洞的革命志士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在江姐入狱后,他彻底改变了对这些革命者的看法。当他第一次见到江姐时,眼前的她浑身是血,摇摇晃晃地走进来,这一幕深深震撼了黄茂才。他知道,江姐不仅仅是一个共产党员,更是一个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曾经在审讯中无论遭受多少酷刑,都没有透露任何组织的机密。
江姐的英勇让黄茂才深受感动,并逐渐产生了帮助她的想法。在他与江姐交流时,他表示愿意为她提供帮助,并且郑重其事地说:“我现在知道你们是为国为民的好人,我愿意帮助你们。” 在黄茂才的帮助下,江姐和其他革命者在监狱中得以喘息,并通过黄茂才传递重要信息,为他们争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然而,江姐最终在一次审讯后被残忍处决,这一消息让黄茂才痛不欲生。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帮助其他同志。
终于洗清冤屈,成为革命功臣
黄茂才在长期的坚持下,终于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公正。在1982年,他的冤屈被彻底洗清,并获得了无罪判决书。这一判决来得迟,但也意味着黄茂才终于洗脱了“杀害江姐”的罪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功臣。
黄茂才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深刻反思的历史缩影,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误入敌特,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抉择和困境,但最终,他的良知和勇气让他走向了真理的一方。
发布于:天津市启天配资-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配资公司行情-炒股指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